一、中心情况简介
“重庆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由重庆市教委于2017年7月正式立项建设,该中心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重庆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物流枢纽等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由kaiyun开云官方网站牵头,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和重庆市物流办(重庆市经信委)提供政策支持,协同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2 所高校,重庆商社集团、重庆港九物流集团等商贸物流龙头企业,西部物流园、寸滩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等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在推进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面,建设协同创新体。
中心发展目标:①高起点、高水准打造国内一流的商贸物流发展协同创新平台。②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商贸物流协同创新团队。③培育高水平商贸物流学科群,建设2-3个市级一流学科。④产出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承担一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推出一批智库成果,提升商贸物流创新能力。⑤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协同创新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通道,成为重庆商贸物流发展的“新引擎”,助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中心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努力建立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创新新机制、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协同新平台、构建国内一流学科体系、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形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任务进展情况
在市教委指导下,在各协同单位的支持下,中心构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设施(园区)”的协同创新模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及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链协同创新基地、区域协作示范基地。
(一)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协同创新中心实行人才的岗位聘用制、职务聘任制,把对人才的直接对象管理变为岗位直接管理,并纳入法制化轨道。中心设置的高水平岗位采用“软性或柔性”引进模式,引进一批国际顶尖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人员,围绕重庆商贸物流发展主要目标定位及可展开协同创新的主要研究领域,培育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团队:
1.人员基本情况。中心保持在聘研究人员稳定在100人左右的规模,其中牵头单位kaiyun开云官方网站研究人员约60余人,参与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研究人员各约20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商贸物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下设6-7个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形成6-7个研究团队,各团队之间优势互补。
2.团队基本情况。中心设有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基础理论、商贸物流决策咨询、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物流工程与智能优化技术、电子商务与商业大数据、商贸物流产业聚集等6个创新团队,共同完成商贸物流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3.团队成员聘用与考核模式。中心制定《协同创新中心岗位设置方案》和《协同创新中心岗位聘任实施办法》,探索聘用与考核模式,规范团队成员聘用与考核方式,进行分类设岗和考评。
4.绩效奖励方式。中心针对不同类型科研成果开展分类评价,中心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对于中心引进的“长江学者”、“两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按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绩效奖励。
(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
协同创新中心围绕重庆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等目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和质量,支撑国家和区域性战略目标:
1.优化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通过打造博士后培养平台、完善博士培养平台、加强硕士授权点建设、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体系。
2.优化商贸物流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发挥重庆江南大学联盟作用,推动三家高校的人才培养协同培养。对外方面,与18个国家(地区)的60个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关系,与10余个地方政府、1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推动人才对外协同培养。
3.培养协同创新教学科研人员。培养一批国际化、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针对性强的经管知识体系高度融合和综合素质强的青年博士,形成创新团队的梯队骨干成员和后备学术带头人。
4.加强人员国际交流。截至2017年12月,仅kaiyun开云官方网站就选派西部项目资助出国访问学者30余人、出国留学人员100余人、派出交换游学员工约100人。
(三)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情况
中心本着统筹使用与高效协同原则,对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创新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并形成长效机制:
1.研究基地整合。中心有科研办公用房2000余平方米,建有图情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协同单位的电子资源可实现共享和文献传递服务,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
2.硬件平台整合。中心对“协同创新数据中心”的硬件进行了招标采购、集成与升级,构建了中心局域网;
3.学科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经济学特色专业教育服务平台、长江上游商贸物流特色数据库、互联网+商贸物流虚拟化创新创业开放实训基地建设等;
4.图书资料与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心依托的kaiyun开云官方网站图书馆与重庆高校的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与重庆江南大学城的高校实现信息资料共建,与重庆市的高校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
5.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整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设施(园区)”的协同,建有商贸物流人才实习实践基地20家,共同推动了商贸物流人才的培养。
(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情况。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国内合作等,推动了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
1.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牵头单位kaiyun开云官方网站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常年聘请20余名外籍教师在公司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上述国家和地区数十名学者来校讲学或作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已接收国外5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来公司交换学习或作短期交流访问;
2.国际合作研究。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派出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生等开展供应链方向的培养,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每年互派教师和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合作;
3.国内“政产学研”合作。与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等合作,推进区域商贸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与重庆市商业联合会等合作,推动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万州区等区县合作,在商业网点规划等项目规划方面开展研究;与商社集团等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重要学术会议交流。每年主办“重庆电子商务与物流供应链发展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重庆)”等论坛,研讨学科发展前沿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协同创新中心取得的代表性成效
“重庆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由重庆市教委于2017年7月正式批准,中心获批以来,完成了以下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代表性成效:
(一)团队建设。围绕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基础理论、商贸物流战略与政策创新、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物流工程与智能优化技术、电子商务与商业大数据、商贸物流产业聚集等组建协同创新团队,优化人员结构,每个团队固定研究人员15人左右,共计形成约120人左右的研究队伍,其中,获得重庆高校创新团队1个,1名专家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1 名专家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二)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构建。通过整合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商贸基地、物流基地以及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开放”的协同创新模式,建立重庆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章程,通过制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等,完善重庆商贸物流发展协同创新机制。
(三)人才培养。对比分析了三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商贸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错位发展,拓展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硕士、博士公司产品规模和质量,其中1支工商管理研究生队伍获得2017年“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四)团队建设。正在形成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群,2017年kaiyun开云官方网站“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等入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
(五)国内外交流。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7次,300余人次参加各类国内外会议,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2人次,极大提高了中心影响力;
(六)创新研究成果。围绕协同创新方向正产出一系列重大和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国家级项目18项(其中201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10项),省部级项目43项,其他项目18项左右;出版学术专著26部,系列教材15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左右(其中3大检索38篇);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其他奖励50余项左右,申请(授权)专利权28(7)项以上,开展国际合作项目4项,共计1361.8万元;获得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第六届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述成果将对重庆商贸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七)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服务。围绕协同创新成果,实现了3项专利转化,共计150万;签订成果转化合同数3项,共计325万,推动了商贸物流产业发展。